学校简介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坐落于江苏省丹阳市,是一所全日制公办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
学校创建于1982年,时为丹阳县中等专业学校(后更名为丹阳市职教中心);2008年3月,丹阳市职教中心更名为丹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苏省丹阳职业高级中学);2010年8月9日,吴塘职中,大泊职中并入丹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因此更名为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据2023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343亩,建筑面积近16.4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万余册;有在校生4494人,专任教师345人;设有4个系部,共开设24个专业。历史沿革1982年,开始筹建丹阳县中等专业学校,当时设有建筑工程专业班,财会班,与丹阳市第三中学同校办公。
1983年,建职业学校,增开文秘班,丝绸班。
1985年,建电大管理站,改称“职业中专”,三中改称附中。
1988年,电大管理站改为分校建制。
1989年,职业中专与三中分列,学校迁至丹阳华南巷1号办学。1994年,电大分校与中专,省丹职高合并,更名为丹阳市职教中心,并通过省教委评估验收。
1998年,通过省合格职教中心评估。
1999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铜牌,同时开设“综合高中班”。
2001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与日本萩国际大学联合办学;同年,丹阳市职教中心校园电话虚拟网站建成。
2002年,与南京大学联合办学,成为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丹阳教学站。
2008年3月,丹阳市职教中心重命名为丹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江苏省丹阳职业高级中学);同年夏季,丹阳市旅游职业学校,丹阳市少阳职业高级中学停止招生,两所学校的学生全部并入该校;同年9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暨高水平示范中等中等职业学校。
2010年8月9日,丹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吴塘职中,大泊职中并入丹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文件,学校遂更名为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2016年12月,学校验收通过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
2014年10月,职教园二期工程完工;同年10月8日,学校整体搬迁至新的职教园。
2015年8月,技工学校搬迁至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同年10月,在镇江市广播电视大学丹阳分校的基础上成立丹阳开放大学。
2023年9月,学校验收通过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2023年1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含补充立项和申请延期验收等)项目学校验收结果通过。
系部专业据2023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设4个系(部),共有24个专业。
机电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商贸部会计,酒店管理,市场营销,学前教育,眼视光,中餐烹饪等信息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等综高部教学建设据学校2023年质量报告显示,学校建有18个校内实训基地,3个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4个。
江苏省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
江苏省特色专业:眼视光与配镜
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中餐烹饪实训基地,眼视光与配镜实训基地
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实训基地
师资力量据2023年学校质量报告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348名,硕士以上教师73名,本科教师274名;高级职称教师146名,中级教师120名,初级及以下教师82名;“双师型”教师137名,占专任专业教师的69.19%。
全国优秀教师(不完全统计):贾伟
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高级研修校长班该校成员(不完全统计):贾伟
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高级研修教师班该校成员(不完全统计):钱文彦,陈辉定,朱益湘
镇江市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师:黄晨,杨淑芳,刘锁林,朱益湘,潭星祥,周建平,占少志,陈辉定,陈豪,陆霞,王欢,倪菊仙,陈军锋,杨先华,秦玉婷,丁小艳,郦占军,朱惠玲
镇江市市场营销学科中心组成员(不完全统计):朱益湘
丹阳市学科带头人(不完全统计):蔡剑胜
硬件设施馆藏资源
据2023年学校质量报告显示,学校纸质藏书量13.873万册;电子藏书量15.9万册。
配套设施
据2023年学校质量报告显示,学校建有管理独立带智能门禁的花园式学生公寓楼5幢,每个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空调,电扇等设施设备,公寓楼还配备了公共洗衣机;食堂为镇江市A类食堂,共有餐位3300余个;校园安装摄像头580余个。
美丽校园美丽校园美丽校园学绩据2023年学校质量报告显示,学校学生在2016年11月进行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中,语文合格率为87.80%,数学合格率为97.40%,英语合格率为97.40%,德育合格率为100%,专业基础课合格率为98.60%。
据2023年学校质量报告显示,学校应届毕业生中98.8%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30.86%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或两个以上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