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内护理专业现状怎么样?我国自1983年恢复护理本科教育,至今仅仅26年的历史。护理教育沿用医学的教育模式,呈现出近医学,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者转变教育思想,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改革。一是由应试技能与就业能力培养转向全面素质培养;二是由知识传授转向求知能力培养;三是由教师中心或主导转向学生中心;四是由专才培养转向通才培养;五是由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培养;六是由旧知接受培养转向新知创造培养。
培养目标方面:仅仅满足于国内需求不是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这是一个面向世界的专业教育医学。涉外护理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使护理人才具备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工作的能力,并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护理人才国际化的需求。根据这一总体目标,高级涉外护理专业的护士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运用能力;应具备满足国际护理对象的需求,提供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的能力;应具备从事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的能力;应具备从事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力。但我国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无论是本科、专科,都很难达到毕业就能直接到海外就业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和文化环境适应能力。十多年
课程体系方面:目前,涉外护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设置尚未摆脱生物学模式,基本是医学临床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缺乏护理内涵。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比重偏大,门类齐全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护理内容笼统。对于外语教学,仅仅在普通护理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大了英语教学比重,增加了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课时,增加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训。这样的课程结构不能满足国际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对人文素养、执业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全面设计各类学科比例,科学确定各门课程的地位,制定科学的、系统的、符合国际人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达到涉外护理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方面:部分高校尝试了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加公共外语课,强化专业外语学习,设置校园英语角,营造外语学习氛围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三段式”(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教学组织模式。因此,教学方法仍显传统和单一,总体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个性化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方面:现有的针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还较少,大部分的高校沿用了普通护理学本科的实习计划和安排,实践课比重太小。前期理论授课期间,实习和见习时间偏少,理论知识脱离临床;而最后1年在临床跟班实习,临床实习又脱离理论的指导。语言实践教学方面,仅仅增加部分科室的英语护理查房,以提高学生英语运用水平医学。而对于真正国外医院环境中的就医习惯、医院文化和病人的沟通交流方法等则无法亲身体会。涉外护理专业本科学生要真正达到在西方文化环境中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要求,实训和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开辟海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习阶段就适应西方文化和西方护理理念,可为毕业后在海外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人才质量方面:开办涉外护理的学校各自为阵,实施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培养目标没有按照国外就业的要求来设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与国外要求不符,因而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达不到从事国际护理服务的质量标准,也就难以在国外就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市场主要局限于国内涉外医院或综合医院涉外病房,虽然有少数毕业生零星的、自发的、或是通过中介机构到海外就业,但尚无形成成批量、成建制的人才输出渠道.
发展思路:构建与国际护理对接的涉外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我国虽然有部分高校开设有涉外护理专业或专业方向,但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真正与国际护理对接的、得到护理界公认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医学。在培养目标定位上、课程体系上、实践教学环节上与国际护理对接,构建适应国际护理就业市场涉外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突破国内涉外护理专业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护理教育现状,学习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的先进理念,满足国际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利用我国充裕的人力资源,使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即能够成批量、成建制的输出,从而开辟海外广阔的就业市场。